不能不知道的新西兰那些事
提到新西兰,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新西兰旅游局“百分百纯净”的宣传语?蒂卡波湖旁的铺陈的鲁冰花与夜晚绚丽的银河?还是皇后镇与南阿尔卑斯山的绝美构图?没错,这是新西兰吸引千千万万人不远万里到来的最主要理由。然而,新西兰不仅有令人目眩神迷的自然风光,新西兰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历史交织出的人文地理图景,也值得每一个人流连忘返,无穷回味。下面就用NEW ZEALAND的首字母串起新西兰人文地理的片段,以偏概全地对新西兰人文地理进行一番拼贴。
N: Nevis Arc Swing——世界上最高最大的荡秋千,弧有320米,垂直高度160米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皇后镇,这个曾经的淘金者乐园,近些年来,一跃成为开展蹦极、激浪漂流、跳伞等等一沓户外运动的圣地,甚至被LP誉为“世界冒险之都”。LP的小编这样评价新西兰的极限运动:“新西兰的极限运动是为吸引游客而兴起,还是本身就存在于新西兰人的骨子里,这一点已无从考证。”抛开令人肾上腺素瞬间飙升的“勇敢者游戏”,新西兰因为绝佳的自然环境以及极少的人口(by Chinese standard),俨然有着比极限运动更响亮更吸引普罗大众的名号:“休闲天堂”。无论徒步、露营、在洞穴中寻找萤火虫,还是与奇异独特的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甚至简简单单的坐车从北岛逛到南岛,只要你热爱户外运动,热爱大自然,就尽情来新西兰放飞不羁的自己吧!
E: Earthquake地震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地震对于新西兰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环太平洋地震带造就了包括著名的南阿尔卑斯山在内的新西兰今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地震的不断侵袭,深刻的影响着新西兰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新西兰的地震与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等国家而言,地震频度算中等,但是新西兰人在建筑抗震方面仍不遗余力的进行探索。2010年9月发生的基督城大地震,由于先进的抗震技术,成就了七级以上地震“零死亡”的传奇,甚至被誉为是“一场对专业工程师的赞礼”。虽然一年之后,基督城还是被一场震源更浅、烈度更大的地震严重毁坏,但是新西兰人在地震后对于“花园城市”基督城的重建和规划,还是令人对这座城市的振兴有了相当期待。
W: Whittakeis巧克力等新西兰美食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有没有一种小吃或者美食可以代表新西兰?有人会说是TimTam饼干,有人会说是Whittakeis巧克力及这款巧克力衍生出的在trademe上半瓶半瓶卖却依然断货的牛奶……抛开这些纷争,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移民交织共生的社的人文环境,还是造就了新西兰独特的饮食文化。
一方面,新西兰的遍地牧场与优良的环境,使得新西兰的原生态畜牧业制品成为新西兰的一张名片——从种类繁多的奶酪、令国人为之疯狂的奶粉,到以麦卢卡蜂蜜为代表的滋补保健品,不一而足,另人眼花缭乱,也由此催生了无数的代购大军。
另一方面,新西兰四面环海的独特位置,也让海鲜饕餮们为之癫狂:从传说中的青口、海胆,到自己动手就可以丰衣足食的鲍鱼、螃蟹……
当然,谈论新西兰的美食,就不能不提到最最独特的毛利特色:Hangi。具体是怎样的有特色,笔者也仅仅是有所耳闻,并未亲见。
Z: Zero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新西兰是全世界最早迎接新一天到来的国家。学理科的同学们,请自行查阅:International Date Line。然后,或许我们可以在的第一缕晨光中偶遇。
新西兰实行日光节约时制(其实就是夏时制干嘛说的这么文艺),英文叫Daylight Saving Time(DST)。新西兰由于处于南半球,所以夏令时也与北半球相反,从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到4月第一个星期天实行夏时;相等于北半球冬令时。在此期间,时钟拨快一小时,也就是说,在此期间,新西兰与中国大陆时差为5小时。
E: Espresso咖啡文化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咖啡是西式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调剂品。在以喝茶为传统的东方,咖啡这种舶来品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高端优雅文艺小资的调调,非要说它与快节奏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无非是上班族桌上的那一袋袋的速溶咖啡粉末。
对于受英国文化影响甚深的新西兰人而言,不爱茶而爱咖啡的确令笔者为之困惑不解了好久。尤其是看到“新西兰人均咖啡烘焙机的拥有量位居世界第一”这样耸动的新闻标题,更是啧啧惊叹不已。不管怎样,新西兰人由于成功的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咖啡品种——Flat White而将本家咖啡文化扬名天下,甚至不惜为谁真正创造了这一咖啡品牌而与友邻澳大利亚争得面红耳赤。从这些细节中,管中窥豹,新西兰对咖啡的热爱乃至迷恋程度就可见一斑。
在查阅一番资料后,笔者得出什么是真正的小白咖啡:
“由1/3意式浓缩加上2/3煮牛奶,加上一点点旋涡状泡沫,一杯真正的“小白咖啡”应含有与菜单上其他类型咖啡饮品等量的咖啡原汁(一般为30毫升),但由于所使用的杯具较小(175毫升),“小白”的口味比拿铁这样品种的咖啡要重。此外,牛奶的浓度是区分“小白”与拿铁的另一个标准——拿铁的牛奶是乳脂状的,蓬松的一层浮于表面之上,牛奶层的厚度也会因购买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小白”则是在表面撒上一条条稀疏的纹理状的牛奶,若能表面闪耀着光泽则最为理想。”
A: Aotearoa——毛利语,直译为“长白云之乡”,也是毛利人对新西兰的称谓。
(图片说明:雷因格海角(Cape Reinga),塔斯曼海与太平洋的交汇处。这里的悬崖上矗立着一株古老的普胡图卡瓦树(pohutukawa),这里被称为“灵魂飞升之地”。据传说,毛利人死后其灵魂将从海角跃下,沿着普胡图卡瓦树的树根进入往生,返回他们祖先的家园哈瓦基(Hawaiiki)。)
自公元950年左右伟大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库伯从北岛登上这方白云飘荡的土地,毛利人就成为了这里的主人。在这世界上最后有人定居的陆地上,毛利人沿袭、继承、革新了伟大的航海文明,并创造出了以部族为基础,繁荣了数百年的毛利文明。
毛利文明得以长久繁荣并延续至今日,不能不提到《怀唐伊条约》。这份被视为新西兰立国基础的文件,因为对关键词汇的翻译问题,戏剧性的导致了长达数百年英国殖民者与毛利人对“新西兰主权归属”、酋长地位及文化和语言保护权利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解释的纷争,从而能够使新西兰毛利人在一定程度上与殖民者平起平坐。不仅不会像澳大利亚土著一样被彻底边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毛利文明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在大不列颠帝国的殖民版图上,这或许可以算是最独特的存在。
L: Lorde——新西兰新生代流行小天后,2014年凭借歌曲《Royals》获得第56届格莱美奖“年度最佳歌曲”与“最佳流行歌手”奖。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不要以为新西兰偏安地球一隅,看似与世界主流文化“隔海相望”,但提到彼得杰克逊和他那誉满全球的,提到《魔戒》三部曲及《霍比特人》三部曲,你或许会在霎那间对新西兰的电影工业充满了敬仰之情。
不仅如此,做为英语国家,在语言、文化上与英美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圈可以无缝对接,从而使得新西兰年轻人能够自然而然融入到主流文化体系之中,也催生了一批主流商业娱乐产业和造星工业光环下的明星,Lorde就是其中最特立独行也是最成功的代表。
当然,娱乐业的内涵与外延远超过主流文化所涵盖的范畴。不要以为大名鼎鼎的sky tower仅仅是观光及电台广播塔,它上面还有着新西兰最大的赌场;不要以为新西兰人除了户外运动和徒步外别无爱好,新西兰还有着全球人均最多的高尔夫球场;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全宇宙第一家商业性蹦极组织反弹跳跃协会就是由新西兰人创立的。所以,不要随便给新西兰贴上“无聊”的标签,在这里享乐,需要你加上满满的勇气和探索欲望。
A: All Blacks橄榄球文化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如果说中国的国球是乒乓球,那么新西兰的国球,当之无愧的就是橄榄球,而说到橄榄球,就绝对不能不提威震宇宙的全黑队。
要说全黑队对新西兰的影响有多大,看看新西兰航空那一架架不惜花重金涂成all blacks的飞机大家就可以管中窥豹(小知识:飞机涂成黑色,不仅成本增加,同时会增加飞机整体重量,并吸收更多热量,一定程度上增加飞机的损耗)。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全黑队的haka热舞,请有机会看一看。
窃以为,对手看过这样的战舞,是不是都一定会抱着必输的信念完成比赛……
以及,如果你想和kiwi有更多话题可聊,最好先去了解一些全黑队的知识和八卦。
N: Pinot Noir——黑皮诺
黑皮诺:葡萄品种,原产法国勃艮第(Burgundi),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黑品诺最早的记载为公元1世纪,当时称之为Pinor Vermei。因为Pinot Noir葡萄颜色偏暗红,所生产出来的葡萄酒成深红色,因此称“黑”皮诺。这种细小的葡萄成熟较迟,由此能酿造香气细腻,酒质丰富充实。黑皮诺是细致优雅派葡萄酒的代表品种,对气候非常挑剔,它的老家法国勃艮第表现最为完美,所酿的葡萄酒价格极为昂贵。然而,这种有着“最娇贵”的葡萄品种之称的黑皮诺,在新西兰人的努力下,这种葡萄在新西兰焕发了新的生机,所酿的葡萄酒大放异彩,成为继长相思酒之后,新西兰葡萄酒界最伟大的发现。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新西兰并非传统的葡萄酒产区,新西兰的葡萄酒在国际上能叫响的品牌也寥寥无几。然而,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新西兰由于适宜葡萄生长的纬度和气候,以及新西兰人对于酿造葡萄酒的热忱,成就了新西兰与众不同的葡萄酒文化。
上面介绍了新西兰最著名的葡萄,下面就该对新西兰的葡萄酒产地进行一番描述,希望有志者可以按图索骥,开启味蕾上的盛宴。
吉斯伯恩(Gisborne)
吉斯伯恩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栽种葡萄,是新西兰莎当妮(Chardonnay)的主产地。蒙大拿葡萄酒公司(Montana Wines)是新西兰的顶级制酒商,其产品就包括这一地区的数款顶级莎当妮酒。近年来,吉斯伯恩区也开始生产如白梢南(Chenin Blanc)和格乌兹莱妮(Gewürztraminer)等品种的葡萄酒。
霍克斯湾(Hawkes' Bay)
霍克斯湾具有多种局部气候区,北岛的土壤主要适于红葡萄品种如加本力苏维翁(Cabernet Sauvignon)和梅洛(Merlot)的生长。不过霍克斯湾的河谷阶地和山麓小丘也十分符合白葡萄品种如莎当妮(Chardonnay)和长相思(Sauvignon Blanc)的栽培。
马尔堡区(Marlborough)
马尔堡地区是新西兰最大也是最出名的葡萄酒产区。马尔堡地区夏季温暖,秋季漫长干燥。其土壤以泥沙地为主,含有大量漂石,能够反射热量,因此使得如长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和黑皮诺(Pinot Noir)等耐凉品种长势良好。这一地区出产的超强烈口感的红酒是许多爱酒人士的新发现,而马尔堡白苏维翁酒已经称为了酒类之中的传奇。
马丁堡(Martinborough)
马丁堡位于北岛南端,与万宝龙隔库克海峡(Cook Strait)相望,以其颇受人喜爱的黑皮诺酒而为人们所知。马丁堡的土壤气候条件对于芳香型白葡萄品种也堪称理想。
中奥塔哥(Central Otago)
奥塔哥(Otago)目前已成为新西兰葡萄酒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由黑皮诺、蕾斯琳和灰皮诺(Pinot Gris)所酿制的一系列绝佳葡萄酒广受赞誉。作为新西兰最南端的葡萄酒产区,中奥塔哥的气候为大陆型,夏季白昼温暖,秋季晚间凉爽,冬季严寒。
喜欢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的各位看官,何不亲自前往产地去小酌两杯?
D: Diversity多元化
(图片来源:走进新西兰)
因为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新西兰对多元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加之新西兰是全世界第一个允许女性参与选举的国家、为数不多的允许同性婚姻的国家,新西兰更是成为多元文化、前卫、包容的代名词。
责编:陆欣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