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丛林里,有一只虾虾霸霸的小肥仔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追捕野蛮人》海报。
今天来讲一个小肥仔和怪大叔的丛林探险故事,来自新西兰鬼才导演泰卡·怀蒂蒂(Taika Waititi)的新作《追捕野蛮人》(Hunt For The Wilderpeople)。
这绝对是一个简洁又好笑的故事,会给你最起码一天的好心情。
故事的原型来自已故新西兰作家、“灌木人”巴里·克朗普(Barry Crump)的《Wild Pork and Watercress》,怀蒂蒂接手剧本改编的时间则早在十年前。当时他看过改编的剧本觉得太烂,忍不住重新改写了一遍,却迟迟没有将之拍成电影。
当时的怀蒂蒂自己是演员,正在学习怎么做导演,还爱好摄影和音乐,作为画家的儿子也能够涂涂画画。他的精力和一头乱发一样旺盛,但是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这个有点悲伤的故事。
“肥仔”瑞奇·贝克
坏蛋”瑞奇·贝克(胡利安·丹尼森饰)13岁,梦想成为毒贩落一个被车撞死的壮烈结局,实际上只会搞点小破坏,辗转在领养家庭和福利机构艰难成长,为自己默许的结局其实是最终成为罪犯进少管所或者监狱。
但他真是一个惹人爱的小肥仔。城市少年爱嘻哈,嘴贱手笨心肠好。还会作绯句,爱阅读爱《指环王》。一本正经离家出走,翻一个土坡就睡倒在地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破小孩。
很快他就和阿姨贝拉混熟了,与酷酷的独行侠叔叔赫克(山姆·尼尔饰)则保持礼貌的距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阿姨贝拉意外离世,小肥仔因为不想被送回福利机构而决定伪造自杀,独自进丛林闯荡。赫克本是个散人,不识字,不合群,拥有丰富的丛林生活经验,本想一个人离群索居过完余生。奈何肥仔失踪了,他只能端一把猎枪进丛林尽自己的责任。
肥仔和大叔在山林中。
一老一小都不是省油的灯,谁也不是谁的救星。后来的一长串历险故事是两个人共同的杰作:大叔赫克教肥仔丛林生活经验,肥仔教大叔作绯句。他们齐心协力的旅途给不同的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挟持者和被挟持者、老混蛋和小混蛋、老变态和被猥亵儿童、正义的救人者、酷毙了的“丛林双侠”,以及“灌木人”愿意接纳并与之一起隐居丛林的叛逆社会者。
在逃跑的过程中,二人没有明确的目标。赫克的理念是:找到水源,沿着水源往上游走,走到能一览无余的境地。秉持这个信念,二人失散过又平静地相遇,还把阿姨贝拉的骨灰如她所愿洒在了离天空很近的河流中。
这应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至少是一个讲述人如何与失去亲人,身处社会边缘,随时会被巨大的社会机器吸进去,过着“无穷无尽,一张表格带来三张表格的填表生涯”搏斗的故事。
新西兰鬼才导演怀蒂蒂。
但是怀蒂蒂说:“受伤、分享、治愈是美国人的一套,我们新西兰人不这么干”。银幕上的悲伤故事太多了,怀蒂蒂不认为绝望是面对不幸时的唯一处境,悲伤也不是唯一的情绪。
他首先把悲伤故事里悲伤的时刻削减到只露出针尖(虽然这个针尖闪亮而不容忽视),大量的篇幅则花在这一老一少如何过关斩将在丛林里求生存上。幽默无处不在,尤其是小肥仔,在成熟的小大人和胆小如鼠的幼崽之间切换,冷幽默层出不穷,又非常自然,有别于使劲挠痒的故作姿态。
怀蒂蒂的作品里一直有一种松弛的态度。他不塑造英雄,这对组合里谁都不是英雄,他们比谁都怕死怕失去自由。他也不反英雄,顶多借小肥仔的角色讽刺一下希望如毒枭一样壮烈死掉的理想是多么可笑。(“Die In Glory!”是不是想到了《疯狂麦克斯4》里的著名台词?)
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不会轻易当英雄,也不会轻易被打败。解构本来壮烈的事,就像他在2014年的好口碑作品《吸血鬼生活》(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里描写的吸血鬼平常一面一样,是大家都爱怀蒂蒂的主要原因。
同时,这也是一部怀蒂蒂向新西兰的壮丽景色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致敬的作品。传统的儿童丛林探险元素,淡入淡出的镜头,分章节的讲述方式,以及丛林大搜索,都是传统新西兰电影里的常见元素。
极端的乐观和极端的悲观总是相生的。怀蒂蒂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得很丧气:“我们都是失败者,我们都是失衡者。我们是地球上最糟糕的动物,这里面却到底还有不少还不赖的地方。我们发明了很多东西,却与周遭的事物脱了节。只有不到1%的人在做的是恰当的事。”
但是情况再糟糕,世界再疯狂,总还得想法活下去。因此在他的影片中,弱势群体比如毛利人总是能够苦中作乐,想法用手里的牌打出最好的结果。
肥仔因伪造自杀逃亡山林事件全国闻名。
与之相比,银幕上无止尽的暴力和悲伤顿时显得廉价了不少呢。
责编:樊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