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裔获陌生人捐赠心脏重获新生

2019-10-08 15:18:06来源:中国侨网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8日电新西兰天维网报道,近日,43岁的新西兰奥克兰华裔W先生就幸运地获得这样一份“馈赠”——在与死神的交锋中,一颗来自陌生人的心脏让他重获新生。现在,是他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的第18个月。

W先生是一位华人二代移民,2017年7月左右,已经43岁的W先生发现身体有一些不对劲,经过医生诊断,他患上了心力衰竭,这是他早年化疗的副作用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所引发的,他需要进行心脏移植。W先生说,被确诊时他非常震惊。

“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前几周我还在徒步、运动。我起初以为医生只是夸张了我的病情。即使我当医生的姐姐都跟我强调,我的情况真的很不好,我也不肯接受这个事实。”直到几天后,W先生的身体每况日下,他才意识到事情真的很严重。

“那个时候的我虚弱至极,稍微活动一下,就像有一个人坐在我的胸口上。”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当W先生知道他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时,他的态度非常消极,甚至不愿谈论。

等待期间,他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入睡时常常会想,会不会第二天就再也无法醒来了。从患病到等到可以移植的心脏,W先生一共等了10周,终于在一个早晨,9点30分,他收到了移植协调员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有一颗心脏,可以让他移植了。

手术后,W先生说,几乎每天,他都会思考,那位赠予他心脏的人,在过去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果他没有等到这颗心脏,自己现在又会在哪里?

器官捐献组织负责人Stephen Streats称,近些年来,器官捐献数量上升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识的加深、和家人沟通的增加以及医务人员努力的共同结果。

在Stephen眼中,器官捐献其实是临终关怀的最后一步。很多人会认为ICU是一道鬼门关,而谈论器官捐献则成为了最终落下的“死亡审判”,所以Stephen表示,其实器官捐献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家属是否能接受患者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的事实,这时候,专业人士与家属的科普与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Stephen表示和家属之间沟通的关键在于信任,“你无法和不信任理解你意图的人对话。”

Stephen说,器官捐赠不应该来自强迫,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捐献者,但每个独一无二的家庭也有权利根据他们的理由做任何决定。”

(原标题:奉献无国界——新西兰华裔获陌生人捐赠心脏重获新生)

责编:张青津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